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拥抱不完美但真实独特的自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指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是高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青少年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个体需要整合自我的各个方面,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接纳当前自我,形成稳定、统一的人格结构。基于此,2023年11月28日,保定田家炳中学心理教师决定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一场特别的自我认识之旅,本次心理讲座为线上进行,全体同学分别在本班教室收看。
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理解“我是谁”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是高中生建构自我概念的重要途径。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面对着无处不在的关于外貌、学业成绩、能力等的同伴比较,很多高中学生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过于在意自身不足之处,忽视自己的闪光点,进入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慢慢形成一种自卑心理。这次讲座围绕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不夸大缺点的存在,也不忽视闪光点的存在,在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悦纳自我,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可爱的,正因为不完美,才激发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讲座通过一个描绘肖像的社会实验展开。实验发现,根据实验对象自己描述所画出来的肖像更偏向于描述自己的“丑”,而根据陌生人的描述所画出来的实验对象的肖像更倾向于描述她们的“美”,从而引导同学们学会客观认识真实的自己,既要看到不足,又要关注自己的闪光点,导入“自我接纳”的概念。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呢?心理老师提供了三个小练习:看到真实的自己——Yes,but...,杠精的自我修养和给自己写一封告白信。
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分类对待自己的不足:在能改变的地方不断自我完善;对不能改变的要学会坦然接受;对看似缺点其实也有潜在优势的特征要学会挖掘它的优势。
祝愿同学们都能在自我接纳的道路上,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关爱自己,悦纳自己,成就自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