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30天,培养最佳高考应试气质

最后30天,培养最佳高考应试气质


核心提示:

 距离高考还有月余时间,很多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用,惶恐情绪随之而来。在这关键的一个月内,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如何克服负面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保定晚报—教育周刊》特邀保定一中经验丰富的备考老师为广大考生做考前疏导。

 

复习得法,懂得取舍:


    考生只要复习得法,一定会有收获。
  跟着老师走。老师一般都吃透了《考试大纲》,考生在复习时,要在老师的布置和安排下进行,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高考的简单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3:5:2,建议考生把简单题和中等题完成好,再集中精力做难题。
  强化强项,解决弱项。复习时,强项和弱项都不能轻视,还要挖掘分数能提高的潜力项。
  充分利用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在临睡前的半个小时和早晨起床后的半个小时,把当天及前一天的复习要点在脑子里过一遍。
  学会舍弃。把简单和中等难度题做好。对于难题,不会做就放弃。
  不迷信所谓“宝典”、“真题”。知识、方法和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考生,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落下来,最后时刻,这类考生要突出重点,向弱项倾斜。根据模拟考试的情况,找到自己的短腿,进行猛攻式复习,短时间内提高弱科的分数,达到快速提高高考总分的目的;中等成绩的考生,这时要重视自己的优势科目,对于弱势科目,则要抓好基础。此时就不必再买新的教辅了,将原来的错题订成册子,对这些错题进行再复习;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来说,这时就要回归教材,抓基础。在所有题型中,相对比较简单的是选择题,一定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而这些题多数都在课本内,一定要吃透课本。


心理气质:疏导得法,应对自如


    临近高考,紧张很正常,考生只要懂得些疏导之法,就能应对自如。
  强化自信。不管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优化情绪。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或与同学聊聊天。
  降低目标。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自我质辩。高考前,不妨进行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自我质辩,化解心中担忧。
    坦然面对。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要坦然对待。


营养有度 适当休闲:


    饮食:高考临近,家长都希望能通过调整饮食来为孩子们助威。建议这段时间考生的饮食一定要均衡,做到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饮食花样做微小的调整就好,如果刻意破坏考生以前的饮食习惯,反倒会造成肠胃不适应。由于高考是在6月,天气已经有些炎热,饮食上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这样就可以补充机体的消耗,提高考试效率。
  针对一些考生考前出现睡眠困难的问题,建议考生可以在睡前吃一些有助于催眠的食物,如苹果、牛奶,也可听几段舒缓、优美的音乐,尽量不要服用安眠药。
    睡眠:最后一个月,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现在很多考生都属于夜猫型,一到晚上就精神,白天无精打采。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时到11时30分,下午是3时至5时。因此,考生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把兴奋点调到跟高考相吻合的时间。


心态平和就是最好的助力


  最后一个月,对于家长而言,也是最难熬的。考生高考成绩的好坏,与最后阶段家长的心态和做法有一定关系:家长心态平和、后勤工作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则会“帮倒忙”。
  建议家长自己先做好心理调整,拥有一颗平常心。类似“你是家中希望,一定要考上重点”或“考砸了,爸妈脸往哪儿搁”之类的话,会挫伤考生自信,给考生压力。家长要用信任的眼光笑迎孩子,给予孩子支持和力量。
  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建议家长不要再盯着考生学习了,因为绝大多数考生这时都会有紧迫感,会出现比如暴躁、易怒、迷茫、缺乏信心等,此时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和心态,可以通过一些关切的话语让孩子减轻对高考结果的过分在意,每天可以利用饭后时间,或者在孩子学习累了的时候,陪其到小区散散步、说些轻松的话题,在家庭中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