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班主任案例展示--《向我下跪的人和离家出走的人》《向我下跪的人和离家出走的人》 赵 静 在以前,无论如何我的思维完不成这样的跳跃,如此的两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我的笔下,但在今年,我不得不谈。先来说第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那个下跪之人。 像往常一样,我总爱在上课的时候在窗户外面偷偷的观察一下我的学生,看看他们听课的状态,也可以说是给那些没有专心听课的同学一个警醒。一个偷看手机的同学强迫性的让我发现了,只是因为他的动作太大了,听得到向桌子里扔手机的声音。下课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希望他如实交代自己犯下的错误。没想到这个孩子死活不承认,回教室给我拿回来一块手表,我当时没有生气,只是惊讶,惊讶于他的行为和我自己的预期。是他憨厚老实的外表欺骗了我?还是班级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为他打了掩护?于是,我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他探讨做人的诚信,待人的真诚,同学之间的平等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最终他还是迫于形势拿出了手机。“通知家长,下午来学校签处分”,这样一句话,我曾经说过很多次,因为校规的基础,因为犯错误之人的愧疚,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欣然接受。可到他这,先是不同意,后是挂掉了我的电话,更令我震惊的是,他为了阻止我给他家长打电话,竟然扑通一声向我跪下了。跪!我从未受过,听说过男儿膝下有黄金,于是有晚辈跪于长辈,古时臣子跪于王,但都出于仁孝。可我收到的是强迫我施舍怜悯和同情的别样屈辱。他的悲哀,我的无言以对。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我叫他出去冷静一会儿,其实更多的是缓解我的尴尬,因为我的脸早红了。 我反复想了好几天,决定暂时以我个人名义约见他的家长,我们谈孩子的家庭状况,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的朋友,和父母眼中孩子的定格等等。我恍然大悟,他的家庭教育过于严苛,这种严苛来自于单方面不科学的严格,还有父母不统一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害怕,无所适从,他不敢承担任何错误的唯一原因仅仅是害怕面对家长,我还听说了孩子初中时脚被开水烫的大面积脱皮,家长居然当天送他回到学校,他们不知道这钻心的痛如何听得下课?更不知道发生这次事故的真相是害怕临时回家的妈妈发现他看电视,情急之下不小心踢倒整壶开水引起的。孩子太害怕他的家长,以至长期以来不敢犯错,更没有勇气面对犯错所需承担的后果,慢慢淡忘了人性中责任的必须。终于还是落回到了“责任”!虽然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符合了学校的规定,孩子也递交了书面的认错书,于学校于我都有了交待,但我看到好像对他自己没有交待。 我说的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班里的课代表,一个文文弱弱的,连说话都需要我们摒住呼吸才能听得见的小女生,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颠覆了我对“弱小”两个字的理解。高一刚开学,我被一位家长告知他的孩子过于内向,不能在公开场合否定和批评她,我紧张了好久。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仅是在履行课代表职责时能汇聚全班目光,但除此之外她却没有一个自己的朋友,不但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也从不正视学校的校规校纪。我明白了这个孩子的严重性,更何况每一个班主任好像都有一种改变学生的欲望和冲动。为了能和她更好的沟通,我坐了一个月的公交车,每每放学的路上,我故意和她同行,我们聊她的爸爸妈妈,聊她的小学,中学和现在,聊她对待某些问题的看法,在此同时对她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私底下我还嘱咐几个班里的小女生多和她交流,多和她讨论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状态好多了,可就在我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战果时,他爸爸的一个电话给了我当头一棒,她——离家出走了!理由是早上起晚了一会儿,她爸爸说她的时候声音大了点,她接受不了,走了!天哪!我愣住了,不清楚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还是因为这天来的早了点?电话那头还有她爸爸苍老的无助的叹息。而且我还得知,她的这次出走不是第一次了,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行为,使得平时家长在她面前百依百顺。难道她全然不顾及家人和老师对她的担心?难道她一点儿都意识不到自己错了?难道她从不计算一个女孩儿夜不归宿的危险系数?又落到了“责任”二字。当然最后她也回家了,但家长硬性要求我不要找她谈话,我无可奈何,最后在战战兢兢中不了了之。 通过这两件事我发现,原来任何人不是万能的,任何事物的形成和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的时候甚至更显现出了人力的渺小。当然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是这学期以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出于家教过于严的家庭,因此胆小,怯懦,不敢承担任何责任,怕担不起;一个出于过于放纵溺爱的家庭,因此胆大,我行我素,不屑于承担责任,是瞧不上。难道其他学生不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同样问题吗?新政策的到来,为我们这样一个普通高中引入了一大部分相对好点的学生,他们不同于以往的皮孩子,在他们身上直接体现出的特点是“说不得”,而且他们相对较好的成绩可能来源于家长的严苛却不科学的压制,也可能来源于家长们类似于“一个礼物换一分”的物质诱惑,更可能来源于自己的那点不是特别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这样一批中间阶段的孩子,我认为要做好两点:一是正确保护,二是合理约束。 所谓保护是通过我们的德育工作,让每一个同学尽量做一个会自我保护的人,他们需要学习何为自尊自重,所以流言蜚语不会伤害他们;他们需要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所以学习和生活上的小失败不会伤害他们;他们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国情,所以自己和社会也不会伤害他们。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告知每一个孩子——自身的任何平安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所谓约束是帮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甚至是以后的人生大道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期,学校制定了“双严规定”,让每一个孩子认识到,所处的环境不同,约束条件就不同,学校不是避风港,触犯学校规定是要承担且必须承担相应处分的,处分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更不是践踏他们的自尊,处分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有些错误是低级的,有些错误是不能重复犯的,有些错误是致命的。但在处分之后我认为应该建立更好的反馈机制,不间断的了解被处分学生的思想状态,不能将处分简单认定为三个月?六个月?抑或一年的单纯时间概念,在科学性的正确引导下,让每一个接受处分的学生不再犯低级错误,重复错误和致命错误,这才是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鲜花承担着装扮春天的责任,春天承担着复苏大地的责任,大地承担着繁衍生命的责任,人类承担着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学生才能诠释好不同角色的责任,有了责任,人生才有意义! |